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1060章

第1060章

    周瑜顿了顿,又道:“是以,我以为,如何保证这两点优势不随时日而消减才是关键。就眼下而言,这个问题尚未凸显。但君子谋国求其远,必须有所准备,等到问题出现于解决,恐怕就迟了。”

    虞翻抚着胡须,微微一笑。“周郎不愧是周郎。塞外一行,见了天地,这见识也跟着又进了一层。我讲武堂虽然有弟子数百,这样的人才却不多见。想来想去,只有第一期的黄子美庶几近乎。”

    陆议看向周瑜,眼中也露出异色。

    刘协抚掌而笑。“祭酒说得对。周公瑾也好,黄子美也罢,都是难得的人才。聪明固然难得,不辞劳苦更不易。正如宝刀需百炼,人才亦如此。我觉得讲武堂应该立个规矩,将来毕业以后,都应该去边军历炼三年。”

    “唯。”虞翻躬身说道:“不如就从这一届开始吧。十年之后,或许便有人可用。”

    刘协将目光转向了崔琰。“崔季珪,你觉得如此?”

    崔琰想了想,拱手道:“臣赞成,愿赴边军效力。”

    刘协点点头。“甚好。你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后,就去燕然都护府见习。”

    “唯!”崔琰再拜,脸色平静地回了座。

    众人面面相觑。

    这是嫌崔琰烦,将他赶到边军去。还是对他特别看重,钦点到他边军见习?

    刘协手指在案上轻叩了几下。“诸君,对公瑾刚才所说的问题,你们有什么看法,不妨畅所欲言。”

    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意见

    周瑜的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持技术优势,二是如何保持精神优势。

    前一个问题相对好解决,太学诸堂以及讲武堂的规模虽然还不大,但趋势已经形成,随着技术带来的效率逐渐显现,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士子放弃经学,转为木学、农学等实学,优势会更越来越大。

    后一个问题却比较难解决。

    精神、意志这些事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尺度很难把握。教化能起多大的作用,也无法界定。你说有用,他说没用,似乎都有道理。

    唯一看得见的办法,似乎只有让天子隔几年就去一趟边疆。

    且不说可不可行,能起多大的作用,谁也说不准。

    刘协看着众人争论,面色平静。

    他知道一时半会的讨论不出结果,但只要开始讨论,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这些人将来都是要派出去的。他们就是他洒下的种子,总有破土发芽的那一天,有些人甚至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正如当初的杨修。

    “嗯咳。”角落里响起一个略显夸张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无数目光转向角落,落在一个年轻人的脸上。

    年轻人站了起来,甩甩大袖,懒洋洋的,仿佛刚睡醒。

    刘协看了一眼,便打起了精神。

    祢衡才学出众,但是他运气不好,没赶上当初散骑侍郎还不考武艺的机会,因此无缘散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尚书郎,负责与司徒府的公文交接与邸报发行。在这样的场合,他一般不发声。

    今天居然有了兴致,要主动发言,比较难得。

    “教化这种事,说难也难。本朝养士百年,养出来一些什么东西,大家都清楚。说易也易,杨德祖在汉阳,羌胡踊跃成军,并不比我汉人落后。关键在哪儿?”

    祢衡环顾四周,又追问了一句。“关键在哪儿?”

    “你说在哪儿,就在哪儿。”一个人悄悄说了一句。

    祢衡瞬间转头,循声望去,却没找到人。

    所有人都一本正经地看着他。

    显然那人也知道祢衡不好惹,吐槽了一句就躲起来了。

    “在名与利。”祢衡一字一句地说道:“远征漠北,千里奔袭,你们以为是坐在这儿吹牛,吹完各自回家吃饭?那是很辛苦,要死人的。没有名和利,谁愿意冒这个险?你愿意吗?你愿意吗?”

    祢衡一边指了几个人。那些人虽然面色通红,一副不屑与祢衡争论的模样,却不得不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这种勇气。

    “你们都说卫霍,却对当今的卫霍嗤之以鼻。”祢衡冷笑一声:“若是温侯在此,你们会将他当作朝廷的栋梁,发自肺腑的敬重吗?你们会请他赴宴,与他交结吗?不,你们不会。在你们眼里,他永远是与董卓一样的乱臣,哪怕他已经将功赎罪,得到了朝廷的赦免。”

    祢衡转身,一指周瑜、蒋干。“他们出塞万里,又日夜兼程地赶回来,沐浴之后来不及束发,你们就一脸嫌弃,将他们当作蛮夷。若他们征战归来,满身是血,发中有虱,身上有蚤,你们还能与他们并坐,把酒言欢吗?你们做不到。”

    祢衡冷笑一声。“对将领都没有敬重,对普通将士就更谈不上了。你们以为朝廷得并凉将士之心,是因为天子巡边?错。如果不度田,让并凉将士有立身之地,就算天子一直住在休屠泽也无济于事。”

    祢衡最后看向崔琰,不屑地哼了一声。“你还想去边军效力?你读几句书就能良田美宅,他们出生入死却无立足之地,还指望他们保护你?真他么异想天开。”

    祢衡说完,甩甩袖子,重新入座,又闭上了眼睛。

    众人面面相觑,神情尴尬。

    尤其是崔琰。

    大家都知道,他其实是反对天子用武力平定冀州,强行度田的。他愿意去边军效力,既是为家族私利,也是为冀州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