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1793章

第1793章

    真正的钢铁战舰,只需四五门主炮,一堆鱼雷管。

    现在这个钢铁战舰是个假现代战舰。

    火力输出依靠密集的火炮……而大明的火炮虽然经过研发提升,现在射程可以达到三公里左右,但威力和精度都很差。

    也就在这个时代能够用。

    朱棣嗯了声,“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

    问郑和,“你还没回答朕的问题。”

    郑和急忙道:“2500吨的战舰,配备火炮操作手4人,加上后勤等其他兵种,兵员配备是450人,1000-1500吨的战舰,同样配备兵种,根据各自火炮数量,兵员配备在250人上下。”

    朱棣略微一算,“五艘钢铁战舰,只需要配备1500人左右?”

    这么少的人?

    关键是这五艘钢铁战舰的战力,可以媲美三万神机营,而且还是钢铁制造,无惧对方的火铳和火炮,这玩意儿……简直变态!

    朱棣情绪大好,乐道:“那这么说起来,海军还有两万三千五百人,可以登陆作战?”

    郑和道:“是的,不过没有火器。”

    军器院生产的火器优先保证其他地方了,所以海军那边,现在都只有一千支火铳——不过战舰配备的火炮,还是保证了的。

    朱棣若有所思,“如此一来,登陆作战的兵力,还是只有四万多人,感觉不太够用的样子。”

    看向黄昏,“要不,征兵?”

    黄昏愣了下,“征兵多少?”

    朱棣几乎是不假思索,“二十万吧,一次性把日本推平。”

    黄昏哭笑不得,“打个日本,有这个必要么?我认为水师抽调两万,海军有两万多,完全够用了,先打着看看如何?”

    第1422章 问罪日本!

    朱棣没表态,看了看天色,“不早了,准备大朝会罢。”

    各回各家。

    朱棣熬了一夜,本该颓靡不振,不过一想到即将出征日本,而且他这一次笃定了心思,要御驾亲征,所以情绪激动。

    到了奉天殿一看,今儿个来的臣子满满当当的。

    昨夜京营、锦衣卫和东厂全城大动,一般朝野臣子都知道发生了大事,可具体发生了什么的,没几个知道,只有被朱棣宣召去长春郡王府的人知晓。

    所以今天大朝会,大家都来打探消息了。

    看见大婚的太孙殿下竟然出席大朝会,不能不说有点意外——新婚这几天,太孙是可以请假去愉快的“玩耍”的。

    毕竟国本很重要。

    你太孙都二十多岁了,结果还没一子半女,这不利于国家的长久稳定。

    结果众臣又发现太子没来。

    什么状况?

    怎么太孙不请假,太子反而请假了。

    一众人莫名其妙。

    旋即心里暗暗颤抖,难道又将是一场狂风暴雨——太子怕不是病危了,太子一旦病危,朱高煦就又有一丝丝的希望。

    不过太子应该没薨天。

    如果薨天了,现在就该戴孝了。

    朱棣扫视群臣,嗯,太子没来,很正常,他受伤要卧床半月有余,这段时日自己又得操劳政事,倒是个机会,可以培养一下朱瞻基了。

    让他多参与到政事处理中来。

    朱棣眼光再一扫,发现还有个人没来,顿时有点不爽了。

    待群臣行礼之后,鸿胪寺官员上前,奏报了关于出京赴任、致仕和入京述职、谢恩的官员及其人数,这些小事,朱棣今日就省过了,没有接见他们。

    主要是出入京畿的官员,都不是什么大人物。

    原本是有人要离开京畿的,比如地方藩王和刘宁然于谦等人,参加完太孙的婚礼,就要赶紧回到各自任职地工作。

    不过昨夜发生了那样的大事,不知道陛下接下来有什么安排,所以这些人又要多逗留一两日,至于邦国的使臣,还要玩儿一两天。

    现在外邦使臣最喜欢出使大明。

    有钱赚。

    关键是这边确实繁华。

    朱棣扫视群臣,略一沉吟,道:“镇西公怎么回事,怎么没来上朝?”

    相关负责的官员刚想上前解释,就见太孙朱瞻基上前一步出列道:“回禀陛下,夜里镇西公从微臣府邸离开前说,要回去补瞌睡,如果陛下有急事召见,他会立即前来。”

    朱棣:“……”

    睡你妹!

    你才三十多岁,老子六十多岁了,熬了个通宵,也没有睡觉,你倒好,竟然跑回去睡觉了,而且还如此不隐瞒。

    简直……

    算了,他好歹没有欺君。

    再说今天的事情,也不需要黄昏再来说什么,打日本是必须的,具体的准备是由朱高煦负责,今日主要是和官员商讨兵员问题。

    咳嗽一声,“昨夜太孙大婚,本是普天同乐的吉庆之日,然而却有人犯我大明天威,今日派出刺客同时行刺于太子太孙以及汉王。”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知道真相的臣子们还算安静,不明真相的臣子们交头接耳——也顾不上都察院的某位负责朝堂礼仪的御史在监督有没有人殿前失仪了。

    那位御史有些为难的看向朱棣。

    交头接耳什么的太多了。

    朱棣对他微微摇了摇头,这样的大事还不允许臣子们失态么,如果这都不失态,那大明的臣子也对太子太孙太不尊重了些。